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馬上註冊  |  找回密碼

SAY討論區

查看: 2464|回復: 0

古代的小學生都在學什麼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好友
0
帖子
4940
積分
9865
最後登錄
2018-7-28
在線時間
0 小時
發表於 2013-8-28 04:06:34 |顯示全部樓層
  古代教育,小學是從七歲到十二歲,它的教學宗旨、目標——就是培養正知正見,所謂的「童蒙養正」。
  這一句話確實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諺語裡面常常說到:「少成若天性」--童子時候養成,就如同天性一樣,「習慣成自然」。這兩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細想想,它有很深的道理存在。
  小學的教育,在生活教育當中,是要培養他的勤勞,灑掃應對,奉事長上,知道怎樣奉事父母,怎樣友愛兄弟,都是從這時候培養的。在德行、學問根本上,是培養他的根本智,根本智與後得智,這是佛法的名詞。現在能說這個名詞的人很多,但是這個名相所含的精義,能夠說得出來的人就不多了。
  什麼叫根本智呢?根本智這個意思,就是真實的智慧,是從這個本生出來的。這是用植物來作比喻,植物有根有本,然後才能生出枝葉花果。由此可知,根本重要。根本智的培養,實在講就是真心、真誠。儒家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誠意、正心就是根本智。培養的方法,就是如何防止他的妄念。諸位要曉得,小孩子也有妄念,如何把他的妄念給打斷,保持他的正念,這是教育的功能。正念是什麼呢?正念是無念,無念才是正念,現代很少人懂得,古時候人知道。換句話說,無念就是心地的真誠、清凈。
  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中國童蒙養正的主要內容。遺憾的是我們現代年輕的父母多註重子女純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習練,而忽略了孩子的根本教育。但有沒有這基礎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且舉一個身邊的例子:
  兩個新分配的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甲和乙,學業成績是同樣的優秀。但試用期過後,單位隻留下了甲,卻沒有給乙轉正的機會。為什麼呢? 我們看一看甲乙的表現:
  甲到辦公室後,微笑而有分寸地與同事和領導打招呼,在工作中言語有禮,稱呼冠師,尊敬每一個同事。工作之中常常熱心幫助大家,大到電腦故障的解決,小到提重物,擦桌掃地,樣樣幹得。同事們也因此都樂於在工作中教導和提示這個新來的小夥子……
  乙呢?不論是到達還是離開辦公室對誰也不打招呼。對於單位的長輩直呼其名,態度隨便。周遭同事需要幫忙時,他往往是視而不見。就連午餐也是大家都點好菜後,他才來,還有人未吃完時,就無故提早退席。常常令大家感到另類、不易交流、不好合作。
  甲乙的差別實際上就在於有沒有接受過基本的、點滴的、做人的教育。乙的職場生涯從一開端就跌跤了。
  這僅僅是一個小例子。在幼童階段進行的德行培養、做人教育和生活學習,其對人生和社會的影響遠比此例所表述的要重大且深廣得多。古人的教育是全方位的育兒教育,通過生活學習實踐,紮紮實實地實現變化氣質、養正心性,在此基礎之上的才藝和知識的研習才能真正起到改善民生,造福社會的目的。在此我們推薦《朱子童蒙須知》,請為人父母者從了解到實證,讓孩子們能夠真正受益。
  夫童蒙之學,始於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今逐目條列,名曰童蒙須知。若其修身、治心、事親、接物、與夫窮理盡性之要,自有聖賢典訓,昭然可考。當次第曉達,茲不復詳著雲。
  蒙養從入之門,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故朱子既嘗編次小學。尤擇其切於日用,便於耳提面命者。著為童蒙須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則,一事一宜,雖至纖至悉,皆以閑其放心,養其德性,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即此而在矣。吾願為父兄者,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為子弟者,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凈整齊。我先人常訓子弟雲,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頭,謂頭巾。未冠者,總髻。腰,謂以條或帶,束腰。腳,謂鞋襪,此三者,要緊束,不可寬慢。寬慢,則身體放肆,不端嚴,為人所輕賤矣。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領,結兩衽,紐帶,不可令有闕落。飲食、照管,勿令污壞;行路、看顧,勿令泥漬。
  凡脫衣服,必齊整摺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污。仍易於尋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則不免垢膩。須要勤勤洗浣。破綻,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隻要完潔。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護衣領,卷束兩袖,勿令有所濕。凡就勞役,必去上籠衣服,隻著短便,愛護,勿使損污。凡日中所著衣服,夜臥必更,則不藏蚤虱,不即敝壞。茍能如此,則不但威儀可法,又可不費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俗,亦其愛惜有道也,此最節身之要毋忽。
  語言步趨第二
  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喧鬧,浮言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但當低首聽受,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或有過誤,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隱默。久,卻徐徐細意條陳雲,此事恐是如此,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則無傷忤,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亦當如此。
  凡聞人所為不善,下至婢仆違過,宜且包藏,不應便爾聲言。當相告語,使其知改。
  凡行步趨蹌,須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躑。若父母長上有所喚召,卻當疾走而前,不可舒緩。
  灑掃涓潔第三
  凡為人子弟,當灑掃居處之地,拂試幾案,當令潔凈。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嚴肅整齊,頓放有常處。取用既畢。復置元所。父兄長上坐起處,文字紙紮之屬,或有散亂,當加意整齊,不可輒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抄錄主名,及時取還。窗壁,幾案,文字間,不可書字。前輩雲,壞筆,污墨,瘝(解:曠廢,音:同關)子弟職。書幾書硯,自黥(解:刺刻花紋並塗顏料,音:同晴)其面。此為最不雅潔。切宜深戒。
  讀書寫文字第四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隻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凡書冊,須要愛護,不可損污縐摺。濟陽江祿,書讀未完,雖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齊,然後起。此最為可法。
  凡寫文字,須高執墨錠,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執筆。雙鉤,端楷書字,不得令手揩著豪。
  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寫文字。須要仔細看本。不可差訛。
  雜細事宜第五
  ★凡子弟,須要早起晏(解:晚,音:同燕)眠。
  ★ 凡喧鬧爭鬥之處,不可近。無益之事,不可為。
  ★ 凡飲食有則食之,無則不可思索。但粥飯充饑,不可闕(解:缺少、虧損,音:同缺)。
  ★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惟舉止不佳,且防焚爇(解:燒,音:同弱)衣服。
  ★ 凡相揖必折腰。
  ★凡對父母長上朋友,必稱名。
  ★ 凡稱呼長上。不可以字,必雲某丈。如弟行者,則雲某姓某丈。★ 凡出外,及歸,必於長上前作揖。雖暫出,亦然。
  ★ 凡飲食於長上之前,必輕嚼緩咽,不可聞飲食之聲。
  ★ 凡飲食之物,勿爭較多少美惡。
  ★ 凡侍長者之側,必正立拱手。有所問,則必誠實對。言不可忘。
  ★ 凡開門揭簾,須徐徐輕手,不可令震驚聲響。
  ★ 凡眾坐,必斂身,勿廣占坐席。
  ★ 凡侍長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 凡飲酒,不可令至醉。
  ★ 凡如廁,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 凡夜行,必以燈燭,無燭,則止。
  ★ 凡待婢仆,必端嚴,勿得與之嬉笑。執器皿,必端嚴,惟恐有失。
  ★ 凡危險不可近。
  ★ 凡道路遇長者,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
  ★ 凡夜臥,必用枕。勿以寢衣覆首。
  ★ 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已,則置匙箸於案。。。。。。
  雜細事宜,品目甚多。姑舉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違,自不失為謹願之士。必又能讀聖賢之書,恢大此心,進德修業,入於大賢君子之域,無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童蒙養正】——教你知道人與人的關系。
  什麼關系?恩德的關系。人與動植物、大自然的關系,也是恩德的關系。我們每天吃的,土地裡頭長出來的--植物;我們穿的、生活所需離不開大地,大地於我們有恩。動植物來供養我們生活所需,怎麼會沒有恩德
  古人的教誨完備周詳,雖然我們身處時代不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可以從每一則教誨中讀出其規范的義理,守住原則並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教育中,就能落實兒童的養正基礎教育,真正造福於我們的孩子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馬上註冊 |

Archiver|手機版|SAY討論區

GMT+8, 2024-3-28 18:28 , Processed in 0.540818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go2tutor.comDiscuz! X2

© 2024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