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  |  找回密碼

SAY討論區

查看: 77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必修!德國英國孩子如何學規矩 [複製鏈接]

好友
0
帖子
362351
積分
383676
最後登錄
2024-6-7
在線時間
0 小時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00:21: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外國人是怎麼給孩子立規矩呢?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被譽為紳士過度的英國和以嚴謹律己著稱的德國人是如何給孩子立規矩的。
  英國孩子學規矩:把餐桌當成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自己進餐。並且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的偏食、挑食,如幼兒一個勁地兒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進餐能力 鼓勵孩子自己進餐
  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絕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
  對待偏食 杜絕偏食、挑食
  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時期的偏食、挑食情況,如幼兒一個勁兒地隻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進餐禮儀
  學習用餐禮儀,英國孩子一般2歲時就開始系統地學習用餐禮儀,4歲時就學會用餐時所用禮儀瞭。
  進餐前後
  讓孩子幫忙做事。稍大一些(比如5歲左右)的孩子都樂於做一些在餐前擺放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樣,既可以減輕家長負擔,又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環保意識 重視環保教育
  五六歲的孩子應該知道哪些是經再生制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遊時,他們會在家長的指導下自制飲料,盡量少買易拉罐等現成食品,並註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懂得“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的侵害”。
  原來,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規矩教育”瞭。
  德國孩子學規矩:意志力的訓練
  德國民族的守紀律講規矩舉世聞名,無疑這和德國孩子從小就接受系統、正規的“規則教育”息息相關。而實際上在德國人看來,“規則教育”既是對孩子“意志力”的訓練,又是德國式的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那麼,德國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長的引導下學“規則”的呢?
  早早開始
  早在孩子尚不滿周歲而隻會在床上亂爬打滾時,家長就會用手勢等肢體語言努力讓孩子明白:床邊上可是危險區,摔下去是很疼的,故要求孩子不準越過用枕頭或被子搭建的“籬笆”。如果孩子偶爾違反瞭規定,家長便會一邊作出溫柔的提示聲,一邊輕輕把孩子拖回“安全區”。如果孩子多次違反,提示即升格為語氣溫和的批評,如寶寶怎麼又犯錯瞭呢?這也許是孩子誕生後接受的首次“規則教育”,印象絕對深刻難忘,以至於不少德國人可以沒齒不忘。德國大文豪歌德在一篇回憶錄中就提到,在他開始蹣跚學步之前,曾在床上違反瞭媽媽的“不準將小腦袋伸進床柵欄”的規矩,導致小腦殼尷尬地進退兩難——他還動情地聲稱,這可是他接受的由不守規矩引發的第一個教訓,實在是“永世難忘”啊!
  深入淺出
  要求抽象思維尚不發達的幼兒來正確“解讀”種種抽象的“教條”自然有相當的難度,由此家長輔以圖片、故事、演示、肢體語言等種種方式來加強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如在引導孩子學“不能貪吃”這一“規則”時,就講講“貪吃麥苗最後被撐死的小馬駒”的童話故事。
  從生活瑣事做起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有關各種生活瑣事的“規則”,其中包括定時起床和上床,堅持早鍛煉、吃早餐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用餐定量,看電視每天不超過2小時,見到老人要有禮貌等等,其中強調的是原則包括:按時起居、規律生活和自我控制等。
  隨時隨地,無處不在
  德國式的“規則教育”實際上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如當帶孩子走在馬路上時,孩子就會得到“紅燈亮瞭絕對不能通過”的訓導;甚至在孩子們玩遊戲時,“遵守規則不準賴皮”也被提高到與人品相關的高度。
  讓孩子自我監督
  在許多場合下,監督孩子是否遵守“規則”的人並不一定非得家長,而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充任。漸漸地,他們便可以逐步做到在沒有家長催促或提醒的情況下,自覺地守規矩,可謂習慣成自然。
  循序漸進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理應學會遵守不同“難度”或要求的“規則”。即以強調培養“集中註意力”,即“專心”的“規則”為例:2歲半的孩子,父母可以開始設立每天20分鐘的“安靜無話”時段,要求他在自己固定的位置專心做事情,不說一句話,如果孩子沒有做到,那就需重新再“安靜無話”20分鐘。而待孩子長大到四五歲時,“安靜無話”時段就分別延長至40分鐘和1個小時瞭。
  不忘尊重孩子個性
  每每在孩子著手做事之前,老師或家長便會把種種“規則”向孩子講明,同時也允許孩子提出反面意見。此後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孩子便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或意願去做他喜歡做的任何事。實際上,這樣孩子往往不僅工作完成得較順利,而且相關的“規則”也遵守得較好。
  不搞強迫體罰
  德國人既不像美國人那樣往往給予孩子充分乃至極度的自由,也不像中國等東方民族那樣一味要求孩子“規規矩矩”,即聽話或乖。他們認為: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同樣有享受自由的權利,當然,這是一種在“規則”允許范圍內的自由。德國家長在實施他們的“規則教育”時,從來不搞體罰,同時也和美國人一樣,樂於肯定或贊美孩子做得好、較好甚至隻有進步的事情。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讚好讚好0 Unlike!Unlike!0 分享 傳送 邀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馬上註冊 |

Archiver|手機版|SAY討論區

GMT+8, 2024-6-7 14:09 , Processed in 0.57755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go2tutor.comDiscuz! X2

© 2024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回頂部